7月8日,中国(中部)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衡阳开幕。多位核技术领域院士专家齐聚,深入探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前沿动态。
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指出,核技术应用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高科技领域之一,目前全球已有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应用、研究和开发,全球核技术应用产业化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。中国的核技术产业初具规模,未来发展空间巨大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原子核物理学专家彭先觉认为,核能的清洁性、规模性和持久性毋庸置疑,核能应该成为未来基荷能源的主力,未来的能源应是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形成的共生智慧能源系统。
“实现‘双碳’目标,核能具有独特优势、不可或缺,核能的能量密度特别大,是公认的安全绿色能源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于俊崇介绍,一座百万千瓦电厂,使用核能可代替300万至360万吨标准煤,减少600万吨左右二氧化碳、40万吨左右烟尘、灰渣排放,是实现“双碳”的理想能源。另外,核能发电技术成熟、运行稳定、建设周期相对较短,是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好帮手。
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孟琰彬表示,随着中国核技术不断在医疗、安保、辐照等应用领域发展,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,产业链进一步完善,核技术在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提升。同时,核技术应用产业将迈向安全、环保的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秦国文代表衡阳市委、市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。他说,昨天的衡阳,因“核”而荣;今天的衡阳,因“核”而兴;明天的衡阳,将因“核”而强。本次论坛选择在衡阳召开,既是对衡阳历史的尊重,也是对衡阳今天的肯定,更是对衡阳未来的期待。衡阳将再接再厉、再续荣光,努力将衡阳打造为国家级核技术应用产业聚集区。迫切期待各位院士专家、行业精英多为我市发展特别是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把脉开方、加油助力,共同助推雁城衡阳展翅飞翔。
国家原子能机构副司长高洪滨,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王安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国家工信部二级巡视员谢武成,国家原子能机构信息中心副主任杜顶、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王德林,省科协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王瑰曙出席。